擁堵費“來襲”小型車借政策反彈
北京黃金周的一場陰霾,再掀汽車是不是空氣污染罪魁禍首的爭論。雖然有姚晨等大V為汽車正名,但這場陰霾無疑加大了汽車再度被調控的力度。
事實上,北京此前已經推出了“清潔空氣行動計劃”,開征擁堵費、分區(qū)分時限行、機動車總量控制、搖號指標進一步減少、“京VI”標準提上日程……一系列舉措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關注。無獨有偶,上海、深圳、杭州、南京等地方政府也頻繁釋放出收取擁堵費的信號。
隨著各地方關于擁堵費的消息頻頻露出,國家層面的“擁堵治理計劃”也呼之欲出。在9月結束的2013中國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國際論壇上,有關方面透露:“國家大氣行動計劃(俗稱”國十條“)將于近期公布,該政策規(guī)定大型城市要控制機動車保有量”。擁堵費能否治愈城市“擁堵頑疾”,征收擁堵費后中國車市將走向何方,汽車政策利空對消費者購車行為又有哪些影響?
稅費成本左右汽車消費
目前我國的汽車保有量已經突破1.3 億輛,而且每年還在以2000萬輛的規(guī)模加速增長。為應對交通擁堵,繼限牌、限行、停車費漲價、限購之后,此次征收擁堵費更具力度。從效果來看,擁堵費與之前的限牌、限購效果可能有所不同,限購只是限制車輛的過快增長,行政壓制了汽車消費行為。而征收擁堵費則是通過經濟手段,運用價格機制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和汽車消費習慣。
北京市環(huán)境保護局機動車排放管理處處長李昆生在2013中國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國際論壇上稱,在這輪政策制定過程中主要有兩個新的做法。首先是要逐步提高車輛的使用成本,包括交通擁堵費的設置,“后面還會研究一些東西,燃油排污費都是有可能的。”可以預見的是,征收擁堵費后,汽車養(yǎng)護成本上升將是不爭的事實。
對于準備購車的消費者來說,擁堵費的征收將直接降低他們的購買熱情,即使購買,養(yǎng)護成本的增加也將影響他們的購買決策:買小車還是買大車,是一步到位還是量入為出,是貪大求全還是按需購買?這些都將對未來汽車市場產生深遠影響。
隨著擁堵費的開征和油價的飆升,養(yǎng)護成本將左右未來的汽車消費。由于對擁堵費并不感冒,豪車依然會大行其道;但B級車和SUV的好日子不會一直持續(xù)下去,市場份額很可能有所降低。相反,隨著新一代小型車的品質和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,小型車的春天即將到來。未來,不僅會有越來越多的首次購車的消費者考慮小型車,購買第二輛車的消費者也會選擇像新生代驪威、POLO這樣的精品小車。不少消費者表示,小型車排量小、方便靈活、污染小,不僅有利于環(huán)境保護,符合政 策導向,更節(jié)約了使用成本。
小型車市場反而受益
在擁擠的城市交通中,相對于中高級車,小型車更加靈活,通過性更好,更容易繞開限行區(qū)域和擁堵路段。同時,由于體積較小,也能夠見縫插針,相對輕松的找到停車位。更重要的是,小型車的油耗比中大型車低20%左右, 且后續(xù)養(yǎng)護和使用成本更低,即使是按車型大小、按排量征收擁堵費或排污費,對于新生代驪威、賽歐、K2等小型車來講也不會增加消費者的太多費用。
同時,擁堵費的征收讓消費者選車更加保守,更加追求一步到位,這對小型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而很多廠商也意識到了嚴峻的現(xiàn)實,更加注重先進技術的應用和品質的提升。
征收擁堵費的大“限”即將來臨,而眾多小型車廠商已然為這樣的機會做著準備。技術的不斷升級、新車型的不斷加入、各品牌的積極備戰(zhàn)讓小型車市場步入了機遇與挑戰(zhàn)并存的時代。隨著小型車市場的不斷發(fā)展,技術、性價比的不斷提高,借助征收擁堵費的契機,小型車將走出目前的疲軟態(tài)勢,迎來新的春天。
版權聲明
凡注明“來源:輪胎世界網”的文字、圖片和視頻作品,版權均屬輪胎世界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經書面授權的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輪胎世界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有關版權事宜請聯(lián)系:13071111139 郵箱:fenglh@tireworld.com.cn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