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形勢下 輪胎外貿如何破局?
2017年11月末,上海法蘭克福汽配展如期而至。
在首次設立的REIFEN輪胎專區(qū),輪胎世界網遇到了輪胎外貿公司Tyrefare international總經理王國梅。
作為外貿企業(yè)負責人,她頻繁與海外客商、國內輪胎生產廠家接觸,對當前輪胎出口形勢頗有感觸。
兩類廠家能夠生存
過去幾個月,受環(huán)保限產、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,中國輪胎出口價格呈上漲態(tài)勢。
與泰國、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相比,“中國制造”無往不利的價格優(yōu)勢,正在逐步削弱。
在王國梅看來,有兩類輪胎企業(yè),能夠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生存下來。
第一類企業(yè)是把輪胎價格壓到最低。
據了解,外貿出口中,315/80是賣得最火的全鋼胎型號。
很多海外客戶在中國尋找這款產品時,只盯著市場的最低價格。
一條輪胎哪怕多幾元錢,這些客戶都會拒絕。
低價格能帶來大批量訂單,但受到環(huán)保等諸多因素影響,靠低價獲得訂單的輪胎制造商,往往不能按時交貨。
因此,海外客戶的客戶滿意度,在不斷下降。
另一類企業(yè)則力爭把質量做到最好。
這些企業(yè)重視品牌建設,產品質量過硬。
他們每條輪胎哪怕比其他廠家貴幾十元,慕名而來的客戶也會欣然下單。
除這兩類廠家外,許多“沒有特點”的輪胎生產商,出口形勢并不樂觀。
這些廠家的輪胎價格壓不到最低,產品質量一般,品牌在海外市場又不是很有名氣。
王國梅說,就目前情況看,這些“沒有特點”的企業(yè),海外訂單正不斷流失。
出口商開始轉移戰(zhàn)線
近年來,中國輪胎出口美國和歐洲屢屢碰壁。
今年8月,歐洲反傾銷調查機關發(fā)布公告,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卡客車輪胎產品,發(fā)起反傾銷調查。
在美國市場,中國半鋼胎產品在增稅30%-40%后,價格近似于當地二線輪胎產品。
這種“物美價廉”向“物美價不廉”的轉變,導致中國輪胎產品逐漸失去市場話語權。
為了應對這種局面,不少輪胎出口商開始轉移戰(zhàn)線,把目標瞄向新興國家。
山東省最新出口數據顯示,巴西、尼日利亞、墨西哥等國家,正成為中國輪胎的進口大國。
王國梅表示,與歐美等成熟市場不同,這些國家往往存在一定經濟風險。
其中,巴西雷亞爾(巴西貨幣)在過去幾年中,一直不斷貶值,直到近期才有穩(wěn)定跡象。
2017年5月和8月,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兩次更換總理。
政治風波帶來的政策轉變,很有可能影響中國輪胎出口當地市場。
此外,王國梅向輪胎世界網,分享了她對深耕新興市場的前瞻性看法。
在她看來,這些國家的道路質量,會從“不好”向“好”轉變。
與此同時,新興市場對于輪胎質量的要求,也會越來越高。
“提前布局、質量為王”,未來,中國輪胎出口新興市場之路,或許可以用這8個字概括。
(本文為輪胎世界網原創(chuàng)作品,轉載請注明來源:輪胎世界網)
版權聲明
凡注明“來源:輪胎世界網”的文字、圖片和視頻作品,版權均屬輪胎世界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經書面授權的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輪胎世界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有關版權事宜請聯系:13071111139 郵箱:fenglh@tireworld.com.cn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