擁軍表率大中華橡膠廠
8月1日是建軍節(jié)。
在中國輪胎業(yè)的發(fā)展史上,無私貢獻的擁軍傳統(tǒng),是不可磨滅的篇章。大中華橡膠廠是其中的突出代表。
抗日戰(zhàn)爭歷經劫難
1934年10月,上海大中華橡膠廠在生產自行車輪胎的基礎上,開始試生產汽車輪胎。
他們先是采購日本的設備,在神戶試車生產。隨后轉回國內正式建立車間,生產出國內第一條汽車輪胎,定名為“雙錢”。
余芝卿,早年在日本經商致富。1925年初攜資回上海,1928年出資創(chuàng)辦大中華橡膠廠,生產雙錢牌橡膠制品。
抗日戰(zhàn)爭前夕,大中華橡膠廠除主要生產雙錢牌輪胎外,還接受筧橋空軍學校委托,生產飛機輪胎。
1937年,抗戰(zhàn)全面爆發(fā)后,余芝卿見上海即將淪陷,他兩次到昆明等地創(chuàng)辦大中華橡膠廠,主要生產汽車輪胎,為抗戰(zhàn)盡力。
在遷廠途中,第一次,工廠重要物資經越南登岸時,被日軍全部沒收。第二次,從英國購進的機器設備,因英國封鎖滇緬公路無法進入內地,損失慘重。
上海大中華支援抗戰(zhàn)部隊的輪胎產品
兩年后,在上海淪為孤島時期,日寇步步緊迫,大中華各分廠、原料廠及設在全國各地的營業(yè)機構,先后被日軍搶占、損毀、劫掠。
稍后,日軍以戰(zhàn)時需要試制飛機輪胎、軍用防毒面罩為由,逮捕大中華廠經理洪念祖,多次威逼大中華與日方“合作”,均被余芝卿一一抵制。
1940年底,日軍派人,誘余芝卿出任偽上海工商部長,又被拒絕。1940年11月,誓死不做亡國奴的余芝卿,在經多次劫難后病逝于上海。
解放后積極擁軍
1949年4月21日,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渡過長江,迫近寧滬。
當時,以上海大中華為中心的輪胎人,在當時大中華五廠地下黨組織領導下,組織100多人的工人護廠隊,配合解放軍,與國民黨破壞勢力做了堅決斗爭。
當年5月25日,上海解放,大中華橡膠廠歡天喜地迎接解放軍入城。隨后,新的大中華廠成立。
周恩來總理視察大中華生產線
1950年9月,抗美援朝戰(zhàn)斗打響。
作為當時新中國的橡膠工業(yè)僅有的幾個火種,大中華廠先后接到支援前線軍鞋和軍胎的任務。
當時的輪胎制造技術,相當原始和落后。上海所有的輪胎產能,加起來一個月只能交付2500條。
為了支援前線,大中華廠上下動員起來,工人自發(fā)捐錢,還發(fā)明了主要原料炭黑的代用品,以及許多新工藝、新技術。
最終,他們超額完成任務,為新中國輪胎行業(yè)做出擁軍表率。
(本文由輪胎世界網整理,內容來自民族魂·上海情、車轅車轍汽車網)
版權聲明
凡注明“來源:輪胎世界網”的文字、圖片和視頻作品,版權均屬輪胎世界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經書面授權的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輪胎世界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有關版權事宜請聯(lián)系:13071111139 郵箱:fenglh@tireworld.com.cn
